(走进中国乡村)探寻中国式乡村治理:后陈二十年
(走进中国乡村)探寻中国式乡村治理:后陈二十年
(走进中国乡村)探寻中国式乡村治理:后陈二十年中新社浙江(zhèjiāng)金华6月(yuè)18日电 (柴燕菲(cháiyànfēi) 董易鑫)拿着20年前的老照片,行走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,眼前的一切早已旧貌换新颜。
“你看,村里路变宽了、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变多了,村集体收入和(hé)大家的收入也涨了不少。不变的是钱去哪了、事怎么办,依旧是大家说了算(shuōlesuàn)。”今年75岁的后陈村村民陈南祥告诉记者。
航拍后陈村一景(yījǐng)。(资料图,无人机照片)陈俊 摄
这番“变与不变”揭示了一场深层次(shēncéngcì)的乡村治理革新(géxīn)——2004年6月18日,后(hòu)陈村选出了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,明确村里的人、财、事都要受到监督,即使买几把扫帚、几个(jǐgè)印泥也要公开明细账单。
陈南祥(chénnánxiáng)是后陈村的首批村务监督委员之一。前(qián)几天,他还和村里几位年轻人讨论了文化礼堂的地砖选材问题。
“当时很多老人(lǎorén)不同意铺地砖,担心打滑,最后大家选定了防滑地砖,既美观也安全。”“90后”回乡创业青年陈卓罗说,后陈村“民众共商(gòngshāng)共议”的氛围让他觉得参与村务是很自然的事,“大家愿意听(tīng)青年的想法,也会采用我们在村务管理(guǎnlǐ)上的好点子,很有获得感。”
村里(cūnlǐ)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,现已成为后陈村人(rén)的共识。人心齐了,村庄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,养老照料中心、文化(wénhuà)礼堂、儿童乐园等便民设施也在当地陆续落成。
与此同时,村集体(jítǐ)年收入和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。数据显示,当地村集体收入从20年前(niánqián)的44.5万元(wànyuán)(人民币,下同)跃升至1052万元,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000元增长到(dào)5.5万元。
“我们还在不断创新,让村务全过程监督(jiāndū)(jiāndū)与数字化同行。”后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军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介绍,目前(mùqián)村里需要(xūyào)公示的事情不仅会张贴在公告栏、发布(fābù)在公开网站上,还会在线上群通知。这种模式下,即便是长期生活在海外的村民也可以实时了解村中事,进行村务监督。
6月18日,后陈村村民查看该村的财务支出(zhīchū)情况。徐张露 摄
郡县治,天下安;乡村治,郡县稳。“党务、村务(cūnwù)、财务全面公开,村务监督(jiāndū)一环紧扣一环”——来自田间地头的中国式乡村治理智慧正不断更新完善,成为村务民主管理(guǎnlǐ)实践探索的“后陈经验(jīngyàn)”。2010年,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被写进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,从一项(yīxiàng)“治村之计”上升到中国法治层面的“治国(zhìguó)之策”。
今年是“后陈经验”20周年。多年来(lái),“后陈经验”在深化完善中(zhōng)得到全面推广,各地也从中不断汲取精华、因地制宜促发展。
“近年来,我们深化运用(yùnyòng)‘后陈经验’,首创‘村务清廉钉办’,权力运行‘实时晾晒’,民众监督‘一键直达’,让监督效能直达民生,干得好不好由(yóu)民众评议,近5年解决了8753件老百姓急难(jínàn)愁盼的事,民生投入超6亿元。”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党委书记龚旭伟(gōngxùwěi)介绍(jièshào),目前民众回访满意率达99%。
清华大学(qīnghuádàxué)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表示,“后陈经验”的最特色之处在于将权力(quánlì)(quánlì)来源、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综合考虑,把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的理念以实践(shíjiàn)的方式展现出来。(完)
中新社浙江(zhèjiāng)金华6月(yuè)18日电 (柴燕菲(cháiyànfēi) 董易鑫)拿着20年前的老照片,行走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,眼前的一切早已旧貌换新颜。
“你看,村里路变宽了、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变多了,村集体收入和(hé)大家的收入也涨了不少。不变的是钱去哪了、事怎么办,依旧是大家说了算(shuōlesuàn)。”今年75岁的后陈村村民陈南祥告诉记者。
航拍后陈村一景(yījǐng)。(资料图,无人机照片)陈俊 摄
这番“变与不变”揭示了一场深层次(shēncéngcì)的乡村治理革新(géxīn)——2004年6月18日,后(hòu)陈村选出了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,明确村里的人、财、事都要受到监督,即使买几把扫帚、几个(jǐgè)印泥也要公开明细账单。
陈南祥(chénnánxiáng)是后陈村的首批村务监督委员之一。前(qián)几天,他还和村里几位年轻人讨论了文化礼堂的地砖选材问题。
“当时很多老人(lǎorén)不同意铺地砖,担心打滑,最后大家选定了防滑地砖,既美观也安全。”“90后”回乡创业青年陈卓罗说,后陈村“民众共商(gòngshāng)共议”的氛围让他觉得参与村务是很自然的事,“大家愿意听(tīng)青年的想法,也会采用我们在村务管理(guǎnlǐ)上的好点子,很有获得感。”
村里(cūnlǐ)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,现已成为后陈村人(rén)的共识。人心齐了,村庄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,养老照料中心、文化(wénhuà)礼堂、儿童乐园等便民设施也在当地陆续落成。
与此同时,村集体(jítǐ)年收入和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。数据显示,当地村集体收入从20年前(niánqián)的44.5万元(wànyuán)(人民币,下同)跃升至1052万元,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000元增长到(dào)5.5万元。
“我们还在不断创新,让村务全过程监督(jiāndū)(jiāndū)与数字化同行。”后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军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介绍,目前(mùqián)村里需要(xūyào)公示的事情不仅会张贴在公告栏、发布(fābù)在公开网站上,还会在线上群通知。这种模式下,即便是长期生活在海外的村民也可以实时了解村中事,进行村务监督。
6月18日,后陈村村民查看该村的财务支出(zhīchū)情况。徐张露 摄
郡县治,天下安;乡村治,郡县稳。“党务、村务(cūnwù)、财务全面公开,村务监督(jiāndū)一环紧扣一环”——来自田间地头的中国式乡村治理智慧正不断更新完善,成为村务民主管理(guǎnlǐ)实践探索的“后陈经验(jīngyàn)”。2010年,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被写进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,从一项(yīxiàng)“治村之计”上升到中国法治层面的“治国(zhìguó)之策”。
今年是“后陈经验”20周年。多年来(lái),“后陈经验”在深化完善中(zhōng)得到全面推广,各地也从中不断汲取精华、因地制宜促发展。
“近年来,我们深化运用(yùnyòng)‘后陈经验’,首创‘村务清廉钉办’,权力运行‘实时晾晒’,民众监督‘一键直达’,让监督效能直达民生,干得好不好由(yóu)民众评议,近5年解决了8753件老百姓急难(jínàn)愁盼的事,民生投入超6亿元。”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党委书记龚旭伟(gōngxùwěi)介绍(jièshào),目前民众回访满意率达99%。
清华大学(qīnghuádàxué)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表示,“后陈经验”的最特色之处在于将权力(quánlì)(quánlì)来源、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综合考虑,把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的理念以实践(shíjiàn)的方式展现出来。(完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